桂林米粉饮食文化特色 
作者:admin    发布时间:2015-02-14 10:14:44
桂林米粉饮食文化特色
饮食文化是一种装在胃里的文化,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是它能调动受众的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等多种感官,全方位地体验到饮食文化的魅力。桂林米粉作为一种非凡的食品,有其自身独有的文化特点。
4.1烹调技艺的融合
中国烹调,手法繁多,但主要手法,不外乎熬、煮、炸、卤、炒、烩、拼、烫、刀功、火候、程序、配方等等,而一款菜肴一般都只是三两道工艺,而桂林米粉的干捞、汤拌、炒烩就包融了所有手法;一碗米粉至少有十几种佐料来调配,传统的卤水就需要具备五种颜色、八种香味、九种味道,因此它又是烹调技艺的融合。
4.2历史悠久,掌故甚多
桂林米粉历史悠久,典故、传说、轶闻、趣事数不胜数。在吃桂林米粉的同时品位这些掌故为桂林米粉增添了无穷的滋味。
4.2.1地方民俗
现在的男女青年谈恋爱都到茶馆、酒吧、咖啡厅见面,而过去则到桂林米粉店,由男方请客吃米粉。有首歌这样唱道:“一碗米粉结良缘,情深似海哪讲钱。根根米粉牵红线,传奇故事传百年。”
4.2.2名人轶事
抗日战争时期,有好多文化人到桂林避难,作家沈雁冰(笔名茅盾)就是其中之一。那时茅盾的长篇小说还没有写完,拿不到稿费,一家老小等米下锅。这事让“板刀米粉”知道了,他说:“人是铁,饭是钢,吃了桂林米粉再说,啥时有钱啥时给。”民间也有一种说法,当年茅盾就是靠赊“板刀米粉”的桂林米粉吃,才写完了他的长篇小说《霜叶红于二月花》。
4.2.3俚语文化
从前吃桂林米粉用的是八角形的瓷碗。八角碗造型奇异,坚固耐用,抗碎力强,但是制作工艺复杂。随着城里人口的增多,米粉销量的增大,这种碗便逐渐被淘汰了,而改用圆形的碗。旧时桂林人吃米粉是点碗算账、按碗收钱的。
关于桂林米粉的碗,当地民间还有这样一段传说:从前花桥头一带流氓烂仔多。有个姓马的在那里开了一家桂林米粉店,流氓烂仔们吃了马老板的桂林米粉,趁人不注重,偷偷把桂林米粉碗往臭水塘一丢便扬长而去。问他要桂林米粉钱,他倒反问你:“碗在哪里?”因此桂林俚语“吃马老板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4.2.4名店名粉
从前桂林丽泽门有家桂林米粉店,老板姓阳,他做的桂林米粉满街飘香,有时来吃桂林米粉的人多得差点把桂林米粉店的墙都挤倒了。气得阳老板把菜刀一“板”(拍),骂道:“桂林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卖桂林米粉,为什么非要到这里来挤!”顾客出了钱还要赔笑脸:“阳伯伯,莫板刀嘛!不好吃我们跑到这里来干啥?”从此阳老板便有了一个“板刀米粉”的诨名。
过去,桂林除了有桂林米粉店外,还有走街串巷沿途叫卖的担子桂林米粉。如南门有王歪嘴,北门有王驼子,西门有白阿奉,东门(对河)有张老五等。担子桂林米粉的担子,是篾匠用竹子编成的。它的外形像花篮,底部小,上面大。一头放炉子烧开水冒热桂林米粉,旁边还有一个半月形的铁丝玻璃窗,里面放着各种卤菜;另一头则放着切菜的砧板、米粉、卤水和油。
 
 

18978388785

扫一扫加微信

地址

测速网